健康养生

梅雨季湿气重,怎样才能祛湿除烦恼?

字号+ 作者:网络 来源: 2024-06-25

烟雨入江南,又是一年梅雨季,哪儿都湿哒哒的。51岁的赵先生(化名)最近总觉得自己身上黏糊糊的,没啥力气,早上起来嘴巴特别苦,无意间一照镜子,舌头黄腻腻,像刷了好几层漆,于是来到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就诊。 梅雨时期吹

烟雨入江南,又是一年梅雨季,哪儿都湿哒哒的。51岁的赵先生(化名)最近总觉得自己身上黏糊糊的,没啥力气,早上起来嘴巴特别苦,无意间一照镜子,舌头黄腻腻,像刷了好几层漆,于是来到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中医科就诊。

梅雨时期吹空调熬夜,男子被湿气缠身

赵先生向主治中医师刘敏询问道:“医生,您快看看我这舌头是不是出问题了?” “您最近觉得疲劳吗?大便黏不黏马桶?”刘敏反问道。赵先生马上连连点头:“是啊,我最近怎么也睡不醒,整天头晕晕乎乎的,大便经常不成形,一天两三次,冲也冲不干净。”

经过详细问诊,刘敏进一步了解到,赵先生平时在家习惯24小时开空调,喜欢火锅烧烤啤酒这种辛辣刺激的食物,频繁熬夜,四诊合参,辨证为虚劳类病,脾虚湿热证。

“您这是典型的湿热表现,用中药调理一下,健脾祛湿,调整生活习惯,情况会好转起来的。” 刘敏告诉赵先生,中药调理一周后赵先生来复诊,舌苔黄腻已去了大半,人精神很多,大便也成形了;继续巩固半月后,舌苔已完全清爽,胃口也好了,症状基本好转。

湿气也要辨不同,中医支招防“湿”身

据刘敏医生介绍,杭州今年恰逢副热带高气压缓慢北抬,入梅时间比常年更早,这段时期正是雨连连、湿哒哒、闷兮兮的梅雨季节,门诊看湿重的病人不在少数,临床表现也各种各样。

中医认为,湿气有两种来源,一个是“内湿”,指因脾虚导致的一系列水湿不能代谢的病理状态;一个是“外湿”,指自然界的“湿”,不仅仅是天气湿、地理湿,还包括一些人为的“湿”,比如久居低洼潮湿之地而沾染的“湿气”。

湿气证型有四种,分别为湿热、寒湿、痰湿和上热下寒,表现各有不同。

湿热体质主要表现为苔黄厚腻,大便不成形黏马桶,脸部和头发出油十分严重,经常长痘长粉刺,这类型的湿气大多由于环境和个人饮食习惯造成,经常吃重口味食物和甜食等都会导致湿热。

寒湿体质表现为苔白厚腻,边有齿痕,大便黏腻,小便色淡浑浊,畏寒怕冷,这类型的湿气常见于女生,大多因身体受寒,气血运行不畅,体内“废水”无法排出而成。

痰湿体质除了有湿热体质的表现外,还会有身材臃肿的情况,特别是腹部和下肢水肿,运动也无法减重,这种湿气多因脾虚,春夏天气潮湿加上爱吃生冷饮食,因此湿由脾生。

上热下寒指有上半身经常长痘,时常燥热,口腔溃疡,眼睛干涩等湿热体质表现,同时有下半身怕冷,经常腹泻,消化不良,痛经宫寒等寒湿体质特点,病因常为中焦脾胃淤堵,或肝气郁结,从而上身的热无法温暖到下身的寒。

刘敏表示,大家可以根据以上典型表现细数自己身上有没有“湿气”,如果有比较多重合症状,身体感觉不舒服的话,还是建议到医院寻找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辨证分型,针对不同类型的湿气体质开具不同的处方,一人一方,辨体调治。

刘敏为大家整理了几种小方法,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减轻湿气的侵扰:

1、食饮有节,少食辛辣刺激、生冷滋腻之品;

2、常人可服用一些健脾祛湿之品,如山药、薏苡仁、扁豆、茯苓等;

3、起居有常,适当运动,避风避空调,以免寒湿入侵;

4、避免久居潮湿水湿之地,梅雨季节家中可备除湿机降低环境湿度;

5、推按脾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疏通脾经,有很好的祛湿效果。小腿骨内侧从三阴交推至阴陵泉穴,找最痛的点反复推按,推到不疼了,脾经就通畅了;

6、拔火罐,寒湿体质可适当选择;

7、泡脚,选择对应体质的祛湿中药饮片或藿香正气水倒2-3支在泡脚水里,泡20分钟,可祛除一定的湿气。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游泳长个子吗

    游泳长个子吗

  • 适合长个子的运动

    适合长个子的运动

  • 常跳曳步舞对膝盖有没有伤害

    常跳曳步舞对膝盖有没有伤害

  • 做什么运动可以长高

    做什么运动可以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