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北京成功赢得了2024-2028年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WTT)中国大满贯的主办权。
人们发现,此时亮相的WTT中国大满贯标志包含有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天坛的元素。
站在WTT的角度上,这代表着中国大满贯必将像这些地标性建筑一样,成为全新的北京城市名片。
站在北京的角度上,其中也蕴含着WTT赛事和“双奥之城”的紧密联系。
国际乒联集团首席执行官、WTT世界乒联董事丹顿表示,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乒乓球市场,北京是唯一实现“双奥之城”壮举的城市,把国际乒联最重要的赛事放在北京,充分证明乒乓球运动在这里取得了长足发展,也证明了这座城市的持久魅力。
2020年以来,国际乒联和WTT一直致力于把高水平竞技和互动性更强的娱乐活动融合起来,推动乒乓球进入全新时代。
在新的赛事体系里,最受瞩目的就是WTT大满贯赛事。
过去一段时间,人们一直在谈论这个乒乓球新型赛事的“中国大满贯”将在何处落地。
“双奥之城”,正是WTT最终选择北京的重要因素之一。
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陈杰表示,经历“双奥”的洗礼,北京拥有了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设施群、成熟的体育赛事运营团队、丰富的赛事运营保障经验和先进的赛事运行理念,“2023年北京市举办的国际体育组织的赛历赛事数量高居全国第一”。
WTT中国大满贯的比赛地就在北京石景山的首钢园,服务于该赛事的首钢冰球馆、速滑馆和花滑馆正是冬奥期间的训练馆——国球和冬奥,联动了!
这些场馆经过改造升级,都符合国际顶级赛事的标准。
主办方还将提供全方位的住宿、出行、旅游、娱乐等服务保障,还有便捷的交通网络、信息网络,为参赛选手和观众提供舒适和便利。
基于此,国际乒联主席索林等许多人都相信,中国大满贯必将成功。
北京冬奥会的遗产是相当丰厚的。
其中,既包括卓越的软、硬件资源,也包括人民参与的高涨热情。
陈杰透露,目前北京全市经常性参加体育运动的常住人口达到了上千万人。
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让赛事不仅是“赛事”,而是有更多创新的可能。
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区长李新透露,围绕WTT中国大满贯,他们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周边活动,比如乒乓球文化展览、体育旅游体验等,打造出更具特色和魅力的体育旅游产品。
同时,他们还将通过创新营销策略与合作模式,吸引更多的赞助商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赛事的商业价值最大化。
充分利用冬奥遗产,正是北京在2022年冬奥会前后走出来的一条赛事举办的新路。
在WTT中国大满贯敲定之前,北京已经连续成功申办了202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和202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
由此可见,受益于冬奥遗产的并不仅仅是冬季项目,还能涵盖夏季运动。
WTT中国大满贯落户北京的同一天,上海帆船公开赛也宣布开赛。
本届赛事,参赛帆船数量为35条ILCA6级和25条J80级,参赛人数300人,其中包括多届世锦赛冠军等国际顶级运动员在内。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帆船公开赛是上海创立的全新自主品牌赛事。
组织者们希望,它和1996年创办的中国首个世界田联白金标赛事上海马拉松、2021年创办的上海赛艇公开赛一起,构筑上海城市景观头部赛事的“三上”品牌。
过去二三十年,赛车、网球、田径等众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级赛事相继落户上海,都取得了很大成功。
不过,管理者逐渐意识到,要实现“建设国际体育赛事之都”的目标,城市自主品牌赛事不可或缺!
这是一条新赛道。
经过几年的实践,上海逐步确立了自主品牌赛事发展的框架。
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上”品牌,也包括聚焦三大球发展的明日之星系列赛,还包括上海超级杯冰上赛事、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以及计划中的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等特色赛事。
再加上各区创办的赛事,让体育完全融入城市空间,融入人们的生活,并通过文、体、旅、商、展的联动,充分释放赛事的经济效益,同时打造出上海更多的“城市名片”。
这次的上海帆船赛,前帆船奥运冠军徐莉佳身兼赛事推广大使、赛事村村长以及参赛船队船长于一身。她对这项赛事有着很高的期待:
“我自己作为帆船运动员,也借着上海帆船赛事平台进一步推广这项运动。希望未来上海也能有一张‘帆船之都’的城市名片,向世界讲好上海故事。”
记者丨彭延媛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江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