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近年来全力打造“九九黄河”“小奥筑家”两大体育品牌,普及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讲好体育故事。
近日,门球季度赛正在滨州奥体中心门球场火热进行。据介绍,滨州市十分重视门球运动的发展,硬件设施建成早、档次高,全国第一个“八连片”门球场地就建在滨州奥体中心。
体育赛事一直是滨州的重要抓手。每年组织“九九黄河”系列国际、国字号赛事20项以上、省级赛事30项以上、市级赛事3000余项,形成“国际 国家 省 市”四级赛事体系,促进体育赛事与区域发展融合。
2023年,滨州抢抓山东省沿黄九市体育产业协同联盟轮值市机遇,主动牵头征集沿黄九市赛事资源,共梳理出各类赛事319项,其中国际级6项、国家级38项、省级47项。通过整合资源、统一品牌,“九九黄河”赛事从滨州本土走向沿黄九市,品牌影响力与项目规模显著提升。
滨州市除每年举办一届“九九黄河”“全民跳起来”全国跳绳大赛外,同步开展“九九黄河”品牌乒乓球、自行车、武术、足球、篮球等项目的分站赛、积分赛、巡回赛,推动“跟着赛事去旅游”“跟着赛事去游学”“跟着赛事去康养”等融合业态发展。
激活体育发展多元动能
近年来,滨州大力发展“体育 ”,让体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劲引擎。
滨州市高度重视体教融合,打破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的壁垒,实施“1 1”示范校创建行动,推动高端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拓展体育冠军文化内涵,引导学生“人人争做全面成长的小冠军”,切实落实“每个孩子至少掌握一项体力运动、一项智力运动”的要求。在滨州市滨城区第二实验小学,通过“冠军和社会组织进校园”志愿服务项目,学校常态化邀请冠军运动员走进校园。亚青赛武术冠军姚雨、全国体院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彭涛等9名优秀运动员常年驻校指导,他们不仅传授专业体育技能,还以亲身经历传递体育精神,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
同时,滨州还将体育纳入城市整体发展,深入开展体卫融合、体企融合、体农融合、体城融合、体文融合。打造滨州“12345”体育医院建设模式,为群众提供运动康复、健康监测、科学健身指导等服务,让体育成为守护健康的重要力量;激发市场主体参与热情,滨州国企、私企及各类社会机构纷纷支持体育事业,多家企业冠名体育职业俱乐部、赞助各级赛事,年度累计投入几千万元,通过举办企业家运动会等活动,形成“企业支持体育、体育反哺企业”的良性循环;以体育赋能乡村振兴,通过“群众组织起来、闲置资产盘活起来、产业立起来、文化强起来”的思路,在农村布局体育设施、举办特色赛事,培育出乐钓人、伊娜、强盛、雷威等一批体农融合企业,让体育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引擎;建设全国首个体育公园城市,抢抓嵌入式城市改造机遇,既规划建设“顶天立地”的大中型体育公园,也打造“铺天盖地”的口袋公园等体育“微空间”,目前已基本建成“10分钟健身圈”,市民享受运动乐趣出门可及;打造“九九黄河”体育文化大会,汇聚媒体、产业资源及区域协同力量,让体育文化赋能产业融合发展。
“小奥筑家”托起家庭体育
基于“放下手机、一起运动”的倡导,滨州在全国首创“小奥筑家”全民健身文化品牌,成为全国家庭体育建设试点,填补了家庭体育文化品牌的空白。
滨州创新性设计了“6 6”家庭健身素养大赛项目,鼓励家庭利用家中、门前屋后等小空间开展运动,通过简单的亲子游戏、健身活动,推动家庭健身理念转变,实现体育文化在家庭内部的普及。比赛项目既包含足球、篮球等6项体力运动,也涵盖象棋、围棋等6项智力运动,实现“动静结合”;参与人员突破“父母 孩子”的传统模式,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叔舅姑姨等家族成员均可加入,真正做到“全家参与”。
“小奥筑家”除了走进家庭,还走进校园、走向社会。在滨州实验学校(南校区)“小奥筑家·家校共健运动会”上,多组家庭走进校园,开展年级、班级层面的家庭赛训联赛,通过专业指导与竞技交流,帮助家庭成员提升运动技能,让校园成为家庭体育的“练兵场”。
滨州还建立了市、县、镇办、社区四级赛事体系,2024年以来已组织各类家庭共健赛事3000余项,吸引逾十万家庭、五十余万人次参与,营造出“无比赛不体育”的浓厚社会体育文化氛围,让家庭体育从“小家”走向“大家”。本报记者 部国华
相关文章
精彩导读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