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节比较特殊,很多电影都撤档延期了。而《囧妈》则采用网上免费首播的形式,让很多消费者一睹为快。且不谈《囧妈》这一做法对行业的影响,对消费者而言,这确实是一波福利。当然,我个人是比较乐意去影院消费的,所以尽管免费观影,但我还是会按照往常的风格进行影评。那么,《囧妈》的故事性究竟如何?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一)主题选得不错
《囧妈》播出之后,引起了不少朋友的共鸣。有评论直言,从这个电影看到了自己、妻子、老母亲的影子。不得不承认,在春节期间推出“母爱”主题的电影确实容易抓住不少观众的心。
《囧妈》的故事很简单,故事结果是“囧”系列常见的公路片。这一类型的电影有好的,比如《绿皮书》。讲好这类故事的关键,大都落在了人物塑造与人物关系上。《囧妈》讲了一个离婚中年男人的故事,在事业陷入竞争和婚姻遭受打击之际,他却不得不和母亲一同踏上前往莫斯科的火车。在这一路上,他与母亲的关系从疏远到亲近,并且学会了放下对前妻的执着。
尽管故事梗概整体还行,但《囧妈》对故事细节的处理并未做到尽善尽美,这点稍后会谈到。我印象比较深的第二幕上半部分的游戏时刻,《囧妈》采用了密集剪辑的喜剧镜头,配合带感的音乐,有趣的展示了主角和母亲之间的关系。这一段故事设计还挺有意思。从这段场景可以看出,母子二人关系并不是很好,母亲总将中年的儿子当成小孩子,主角对此非常抗拒。而在其他方面,电影的某些片段是否能引起人们共鸣,因人而异,在此咱们就不赘述这些过于主观的部分。
(二)故事逻辑还有提升空间
对于《囧妈》,我觉得还能做得更好才对。母爱话题是很能击中泪点的,《囧妈》的故事梗概也是大有可为的。不过,公路片的故事架构要求更加细腻真实的处理人物关系变化,而《囧妈》则由于某些场景的设计不是很合理,导致情感变化、人物关系变化看起来不够有说服力。
在《囧妈》的前半部分,电影有意利用外物来制造喜感,比如带桶米上火车、喂番茄之类的。当然,我们可以接受这些喜剧元素的设计。不过,在后半部分则显得有些生硬。
当主角与母亲吵了一架,表示不想和母亲同处一个车厢,母亲第二天就抛弃大部分行礼,决然的下了火车。主角担忧母亲,于是一路追赶,最终两人在一个熊出没的、冰天雪地的荒郊野岭敞开心扉的交流。这个场景的设计是非常不合理的。母亲有非常重要的理由前往莫斯科,突然下车是不合理的;其次,母亲毫无理由的来到了一个荒郊野岭,仿佛有自杀倾向似的,这也不合理;第三,主角为什么不打电话给母亲?最后,这个场景旨在让母子二人谈心,并且在黑熊袭击时表现母子二人都愿意为对方牺牲自己的爱,但这只需要加入一个火车劫匪就能实现,荒郊野岭的谈心显得没必要。
再比如,主角在车外冻了一整夜。明明他手上有手机,完全可以让母亲提醒乘务员开门。又比如,在高空中的热气球居然可以看到地面上的主角二人,竞赛者居然有闲空留意地面就有些奇怪了。这些细节上的小逻辑就不赘述了。
在我看来,《囧妈》剧情逻辑上的小问题可能是源于“喜剧和逻辑的取舍”。很明显,《囧妈》是定位春节贺岁的喜剧片,因此较为注重喜剧性。不过,《囧妈》为了喜剧性而牺牲故事逻辑,这也是不可取的。除此之外,电影为了增加主角的外部对抗力量,较为生硬的切断主角与外界的联系。在智能手机大普及的时代,切断联系显然变得困难多了,于是电影采用了不算聪明的方法,让主角忘记手机。这也是不成功的设计。
(三)故事发展方向的其他可能性
倘若《囧妈》将故事细节打磨得逻辑自洽,是否就会成为佳作呢?也不尽然,我认为《囧妈》的情节设计还有些枝蔓过多,主干不够清晰,人物刻画未至佳境,各个层次的矛盾力量也没有狠狠的逼迫主角做出改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磨故事。
首先,《囧妈》可以紧抓已有的主干剧情。《囧妈》的故事结构很适合进行双线发展的。母亲虽然在电影的最后做出了改变,但整个过程并不是很细腻,甚至母亲对儿子的观点态度大部分时候是未提及的。大概如同《极速车王》的那种双主角模式,《囧妈》可以将主角和母亲分别作为两条故事线索并行发展,且以主角线为主。这段旅程不仅会改变主角,也会改变母亲。所以,只要处理好两人因不同细节而发生观念上的变化,就足以让故事变得非常充实。
其次,《囧妈》的爱情线等次情节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在电影中,主角的前妻一退再退,对主角、主角母亲、主角兄弟都是非常友善的,甚至看到电影的最后都不摸不清二人为啥要离婚。换言之,这条爱情线设计得实在太美好了,并没有对主角造成多大的压力。最重要的是,爱情线并没有对母子关系造成太大的影响,无法丰富矛盾力量。而俄罗斯美女的次情节,其设计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化母子矛盾,但整个过程显得合理性欠缺,俄罗斯美女有些沦为“工具人”之嫌。
第三,《囧妈》可以进一步丰富关于母子关系的记忆。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一直非常好奇一件事情,母子两人的关系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母子关系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再到成人后组建家庭,这几十年的时间里会有非常多的记忆。虽然《囧妈》确实提到了一些母子记忆,但终归显得有些单薄。同时,双方在提及这些记忆的时候,有不少场景是非常平静的,如同床边讲故事似的。倘若《囧妈》能表现出《婚姻故事》提到过往的情绪化言语、行为,那戏剧张力会更强。此外,我还注意到主角父亲对二人的影响也很大,但《囧妈》并未对父亲进行过多刻画,实属遗憾。
第四,《囧妈》的对白有些说教倾向,有时候看着就像心理医生似的对话,结尾情感散文式的大段独白也不是很优秀的设计。就像把笑话的笑点解释出来,并不会让人发笑。如果要表现主角的成长,大胆独白并不会起效果的。要通过行动的反差,来让观众意识到主角的变化。比如《心灵捕手》,电影用很多场景来刻画主角封闭的内心,所以主角最后敞开心扉拥抱痛哭的场景非常有力度;再比如美剧《天才大爆炸》,谢尔顿整整12季都非常自私,最后一集坐飞机时还很刻薄自私,但谢尔顿最后致辞感谢朋友,那一刻你能感受到他的成长变化。如果《囧妈》可以强化主角前后的反差,最后就不需要大段独白来表现主角的成长。
最后,母亲形象过于“泛化共性”而缺乏个人特色。当《囧妈》确定母爱主题后,似乎有些执着于塑造一位能引发共鸣的母亲形象。爱孩子,总将其当成小孩,不会放手,保护孩子等都是母爱的常见表现,但在《囧妈》中,这位母亲形象仿佛是各种母爱表现的拼凑。这也许是很多人在《囧妈》中看到自己母亲影子的原因之一。在创作中,共鸣不是有意为之的效果,而是挖掘至人性深处后的触动。故事的重点更应该围绕人物展开,我更希望《囧妈》告诉我“这是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真正讲母亲自己的故事,而不是母亲影子的集合。
结语
《囧妈》固然是有其受众的,但这一母子公路片还是有很大挖掘空间的。可能有些朋友觉得不必对喜剧要求那么多,但我则不这么看。如果要看搞笑视频,大可去看短视频,几十秒就能逗你笑半天,性价比高;但电影长达两个小时,喜剧如果还只是笑料集合,那就显得有些肤浅了。人物、剧情始终是电影的关键。对于《囧妈》,我只能说有些可惜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