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参军的时候,刘江本想着上战场。
谁知阴差阳错进了文工团。
后来演戏,他也曾无数次地想过演个英雄人物。
但偏偏演反派演了几十年。
“高,实在是高!”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刘江饰演的反派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
关键是人物塑造的成功。
尤其是汤司令和胡汉三的这两句台词,
几十年来更是被人们广泛地模仿和引用。
因此,这也充分印证了那句话: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刘江是哈尔滨人,1925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刘江小时候基本没上过学,
13岁时为了生活,他就想方设法的谋生了。
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正值日伪统治东北期间。
刘江年纪小,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他在邮电局里做过送报员,在汽水厂当过学徒。
彼时的哈尔滨,到处都是日本人、汉奸、特务和地痞流氓。
或许正是见多了这些人,当刘江后来成为演员,他饰演起来才更加得心应手。
虽然受教育机会不多,但刘江渐渐长大,也有自己的梦想。
他喜欢看电影,对戏剧也非常感兴趣。
外出谋生的第三年,刘江加入了市里的一个业余话剧团。
这里面的人,都是和刘江一样,有着戏剧的梦想与爱好。
几年下来,刘江在哈尔滨话剧界也渐渐有了名气。
1946年,哈尔滨解放。
此时的刘江21岁,看着身边的朋友和同龄人纷纷参军,他也很快报了名。
刚开始,刘江想着自己或许能扛枪上战场。
但部队根据他的特长,把他分配到了当时的松江军区政治部文艺工作团。
就这样,虽然穿上了军装,但刘江还是做着演戏的工作。
被分配到军区文工团不久,刘江所属的单位,
又被划分到了野战军的文艺宣传队。
这意味着,即便上不了战场,但刘江他们也要跟着主力部队转战南北。
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刘江在文工团里,
出演了《白毛女》、《刘胡兰》、《血泪史》等一系列舞台剧。
除了演戏,他也跟着大部队,参加了东北战场一系列大小战役。
和民工们一起送粮送伤员,押送和教育俘虏,这些事情刘江都做过。
1952年,刘江跟着大部队来到了南方。
这一年,刘江离开野战部队,进入了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剧院。
从此刻开始,刘江成为了一名专职的话剧演员。
1958年,刘江的人生又迎来了转折。
这一年,他从中南军区调入了八一电影制片厂。
坐火车到北京后,一路打听着,终于在六里桥附近找到了新单位。
这其实是刘江第二次来北京。
第一次来北京,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
那一次跟着大部队进京,刘江不但体会到了胜利的喜悦,
而且也结识了后来的妻子肖宏波。
而1958年第二次进北京,
与刘江一同来到八一厂的,还有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等人。
接下来,他们注定要在新中国的电影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只不过,刘江第一次的大银幕首秀,就是饰演反派。
自从1946年加入文工团,此前在话剧的演出中,刘江也一直饰演反派。
他说自己也想演英雄人物,只是不可能有机会。
在那个年代,正面人物形象必须得好。
别看刘江是东北人,可他的身高只有一米六五,
而且体重有一百六十斤以上。
这样的体型再加上不太正面的面容,每当导演看到他,
总是不自觉地把反面角色分派给他。
在八一厂里的第一部戏,刘江饰演的是一个国民党军舰长。
其中一段镜头是,他驾驶的舰艇炸了,自己跳海被炸死。
开拍之前,道具和烟火师已经计算好了炸药的使用量。
但即便如此,正式拍摄的时候,炸药的分量还是没掌握好。
刘江会游泳,他跳下去后,
心想凭借自己畅游过松花江的体魄,肯定能撑得住。
哪曾想爆炸声响起来,冲天的水柱,几乎把他的五脏六腑都给震裂了。
按照剧情,他已经死了。
可当这段戏拍完,被拽上岸的刘江仍旧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那一次,把剧组里的人吓得够呛。
不得不说,配角尤其是反派配角,很多时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再后来,便有了汤司令这个反面形象。
那是1965年,八一厂开始筹拍电影《地道战》。
彼时,这种类型的片子还不算多,不如故事片吃香。
很多人对这部戏不感兴趣,更不要说饰演其中的反派了。
刘江在读过剧本后,却对其中的汉奸汤丙会产生了兴趣。
他找到导演任旭东,表示自己可以出演这个角色。
为了让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在开拍之前,刘江专门制作了一副假牙。
这样一来,在镜头前只要一张嘴,
汤司令一副狰狞的面容就立刻显现出来。
除了形象塑造之外,那句“高,实在是高”,
也成为汤司令这个人物形象的另一个重要的标签。
不过这句话,也有一段来历。
那是在正式拍摄之前,刘江因为头部受伤在医院治疗。
住院期间,有多位老战友到医院来探望。
大家聊天时候,一个朋友无意间说了一句“高,实在是高”。
刘江听后仔细琢磨,觉得这句话可以用在人物的身上。
于是,原本剧本里没有这句台词,
正式拍摄的时候,刘江巧妙地把这句话用到了戏中。
如此一来,仅仅一句话,
就刻画和凸显出了汤司令一副寡廉鲜耻、卖国求荣的汉奸形象。
当然,和所有的反派角色一样,
刘江在戏的末尾,又不免不了要“死”上一回。
《地道战》上映后,在全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播放热潮。
有数据统计显示,这部影片创造了三十多亿人次的观看纪录。
刘江饰演的汤司令,则成为了几代人的记忆。
随后在另一部电影《闪闪的红星》里,
一句“我又回来了”,让观众又牢牢记住了胡汉三。
还是反面形象,还是坏得流油。
不过角色塑造的成功,让刘江的演艺事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哪怕时隔多年,只要走在路上,
突然就会有陌生人,冲着刘江喊出这句当年的台词。
每每碰到这样的场景,刘江就会忍不住大笑。
毕竟,观众的认可,就是对自己表演最大的慰藉。
要知道,当年电影中所有的反派,其出场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
按照一部电影的总时长,反面人物的时间段只占全剧的五分之一。
不但时间很短,就连台词也少得可怜。
有的情况下,可能就仅仅只有一两句话。
对一些演员来说,碰到这样的角色,几下也就糊弄过去了。
但刘江不这么想,台词少不是说人物不重要,
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一个人物吃透,才能体现出他在剧中的价值。
如此一来,相比于其他角色可以有大量的发挥空间,
这些反派形象要想塑造得好,
就必须把他们的一切,浓缩到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话里。
说真的,这非常考验演员的演技和素养。
刘江之所以让每个反面角色都被牢牢记住,
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在塑造上下了功夫。
有的时候,这种下苦功还伤到了自己的身体。
那是在拍摄电影《突破乌江》的时候。
刘江照旧在剧中饰演一个反派的参谋长。
有一场戏是摆酒吃席。
彼时没有道具,所有的戏份都是真吃。
其中有一盘肉,可能是时间放太长坏掉了。
等到开始拍摄时,刘江把肉放在嘴里,他才感觉到了不对味儿。
但是戏正在拍着,他不能擅自停下来。
虽然嘴里的味道闻起来像烂了的棺材板子,
但是在面目表情上,他还得吃的津津有味。
一直到这幕戏拍完,刘江才跑到一边呕吐起来。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能闻到肉味。
正是这种敬业的精神和精湛的演技,
让刘江逐渐成为银幕上的五大反派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刘江、陈强、葛存壮、陈述、方化,
这五个一直饰演反派的演员,他们都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
有人曾对这五位反派做过总结:
陈强阴毒、陈述阴沉、葛存壮是恶霸、方化是鬼子、刘江是一脸凶相。
有时候他出场,根本不用说台词,光是造型就能体现出人物的特征。
62岁那年,刘江在《京都球侠》饰演过一个太监。
凶光毕露,而且还有捏小太监裤裆的动作,
单单是这,就能体现出角色的变态和阴毒。
当年《西游记》拍摄,杨洁直接找的他。
一化上妆,看起来就是个十足的阎王。
演了一辈子的坏蛋,生活中的刘江,
在妻子眼里可是一个十足的好人。
年轻的时候,刘江相比于妻子,工作时间相对自由。
所以很多时候,喜好捣鼓吃的刘江,
往往都在肖宏波下班前,就把饭菜做好了。
用刘江的话说,他和妻子多年来的感情一点也不浪漫。
每天都是柴米油盐。
等到两个人年纪大了,妻子慢慢成了老伴儿,耳朵反倒不好了。
经常听不清刘江说的什么,时间一长,两个人就天天自话自说,
有时候说的话,完全是南辕北辙,但是两个老人却是自得其乐。
1995年,刘江查出了胃癌。
身边的人都吓坏了,可他自己完全没当回事。
按照医生的建议,接下来他做了手术。
没想到手术后的刘江,反倒变得高兴多了。
他的血压、血脂和血糖都逐渐正常了。
胃容量小了,营养吸收减少,身体指标自然就平衡了。
82岁,和老战友一次就喝光了一瓶茅台。
第二天就小便失禁,一查又是前列腺癌。
不过这一次的刘江,又是平稳度过。
再后来,肝脏也查出了毛病。
可刘江不急不躁不害怕,每天依旧乐呵呵的。
86岁,有一次他出门逛街,看到商场里的电瓶车买得火爆。
他也凑上前去看热闹。
店老板认出了他,直接表示一千七的电瓶车,一千卖给他。
当天,刘江就乐呵呵地骑着电瓶车回家了。
这辆电瓶车,他随后骑了三年多。
眼看老爹都要九十了,儿子生怕他每天骑车出去有什么闪失。
后来找了个借口,直接把电瓶车借走再也没还他。
87岁那年,刘江也出演了张扬执导的《飞越老人院》。
和他同时代的一些老演员,都一并出场了。
2020年5月1日凌晨,95岁的刘江在睡梦中安然去世。
在民间看来,一个人能在睡梦中离世,
不必经历苦痛,是最有福的。
胡汉三不再回来。
汤司令的一生,也圆满谢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