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一上映,便引社会各界热议。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正当防卫”话题的法治题材影片,这部影片参考了哪些生活中的案例?现实中认定正当防卫有哪些困难?学者、律师、检察官、网友纷纷发表看法。
该片还受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关注。“网红教授”罗翔也发文评论“正当防卫的本质是对民众的授权,鼓励民众向不法侵害作斗争,法无需向不法让步”。
△电影《第二十条》海报
最高法、最高检发文,罗翔也发声
电影《第二十条》的片名取自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讲述的是关于“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片中,韩明(雷佳音饰)自打挂职到市检察院,就遇到接二连三的糟心事。儿子韩雨辰(刘耀文饰)打了校领导(张译饰)的儿子并拒绝道歉,妻子李茂娟(马丽饰)义愤填膺继而误伤校领导;他和搭档吕玲玲(高叶饰)分歧不断,案件久拖不决……
什么是正当防卫?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不少网友看后评价:“有笑有泪,有情有理,有血有肉,有温暖有力量,为弱者发声,让更多人了解正当防卫!”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第二十条》真的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有力量的文艺作品,寓教于乐的表现方式更加引人深思。”
最高法、最高检也接连发声。最高人民法院在2月15日发文《“法不能向不法低头”!从电影看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最高人民检察院更是连发多篇文章点评该电影。
“网红教授”罗翔也发视频称“这个电影不仅仅是一个普法电影”“这件事真的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罗翔发文称,《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在实体法上争议最大的,是时间条件的紧迫性和限度条件的适度性。正当防卫,必须发生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过程中。但是,何谓“正在进行过程中”?无论在辱母杀人案,还是于某某反杀案中,这个问题当初都存在巨大争议。第二个争议就是限度条件的适度性,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罗翔认为,如果防卫行为正当,但结果不当;或者防卫行为不当,但结果正当,那都不属于防卫过当。
《第二十条》参考了“昆山反杀案”等案例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制片人张婷婷介绍,影片故事情节是以现实中多个正当防卫案件为基础进行了再加工。“主创团队学习了大量法律知识,前往市一级的检察院体验生活,塑造了诸多生动而平凡的人物形象。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法律知识更好地走进观众心中。”
2018年以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指导下办理的一系列正当防卫案件,激活了关于正当防卫的“沉睡条款”,使其保障人民权益的功能得以彰显。2018年的“昆山反杀案”就是其中之一,这起案件当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一开始公安机关以“于某某故意伤害案”立案侦查,几天后警方根据侦查查明的事实,依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认定于某某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决定依法撤销于某某故意伤害案。当时最高检指导江苏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提出案件定性意见,支持公安机关撤案,并作为正当防卫典型案例公开发布。
苏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王勇曾是“昆山反杀案”的办案检察官。针对《第二十条》,王勇认为很多办案人员习惯站在事后的角度、局外人的角色冷静观察,这样就很难捕捉到当事人潜藏于内心的行为动机、主观目的等。更重要的是,这样会丧失洞察案件中人情的最佳视角。办案人员应转变理念,用“如我在诉”的思路,把自己代入现场,代入不同当事人角色,得出初步结论后,再用复杂、精细的技术规则验证自己的结论。对任何一个案件必须综合起因、过程及行为人一贯表现等判断。
除了“昆山反杀案“,“福州赵宇案”“涞源反杀案”“丽江唐雪案”等一系列正当防卫案,让正当防卫条款不再“沉睡”。
剧外专家学者、律师展开热烈讨论
《第二十条》也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律师的讨论。
“影片故事中呈现的三起案件有一个共性,即它们都会带来关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故意伤害的探讨。”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表示,“在司法实践中,类似的案件是否构成正当防卫,一直是司法机关长期关注和讨论的一个问题。”正当防卫,是贯穿电影《第二十条》叙事始终的关键词。想要为当年的正当防卫行为讨说法的公交车司机,因制止校园霸凌而打伤施暴者的中学生,对村霸忍无可忍怒而反抗的村民……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韩旭撰文称,电影《第二十条》通过一个个案件生动演绎了《刑法》第二十条有关正当防卫的规定,它是一个“良善”的法律条款。通过现实中“昆山反杀案”启动了沉睡多年的刑法“第二十条”,让观众感受到不能让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使法律真正能够成为捍卫权利的力量。无论是电影中的“王永强案”还是现实版的“昆山反杀案”,无不昭示和彰显了活的法律——司法官在案件处理中的重要作用。
南京律协刑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苏中虑律师事务所律师左迎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以前正当防卫条款被法学界不少人称之为“沉睡条款”甚至“僵尸条款”。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简单粗暴的做法——“互殴”“打赢坐牢、打输住院”“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导致正当防卫条款“沉睡”。随着法治的进步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这种状况正在改善。每一个司法从业人员都应对事实负责,对法律负责,对公平正义负责,培育好这样的土壤,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