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760元推动一次网暴?绝不容忍“网络黑社会”为所欲为

字号+ 作者:品味大师 来源: 2022-11-15

网络水军组织的可怕、可恶之处在于,其缔结并掌握着一张由庞大水军组成的“能量网”,可以轻易实施针对某个人、某件事、某个话题舆论风向的人为操作,并挑动公众极端情绪,左右网络秩序乃至他人命运。

  【社评】760元推动一次网暴?绝不容忍“网络黑社会”为所欲为

  760元能做什么?据11月11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这笔钱可能掀起一场网络暴力——发生于2020年“教师体罚学生致其吐血”的“广州血衣案”,涉案女子花760元购买了10万微博“僵尸粉”、2万点赞数和1万转发数,让自己编造的话题迅速扩大曝光量,冲上社交媒体热搜榜首,导致相关教师遭到网暴、停职等伤害。在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后,背后的网络水军浮出水面,相关涉案人员被依法处理。媒体报道揭示,网络水军已拥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不仅可以炒作话题、捧踩特定的人或事件,更掌握庞大的水军体系来制造“真人转评赞”,混淆网络空间视听,甚至对特定对象实施围攻、“爆破”。

  雇网络水军成本之低、危害之大,令人惊骇。从报道来看,近年来,网络水军产业链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分工明确,上下游层层分包,高效有序,能量超乎很多人想象——从增长粉丝及转评赞数量,到具有某些目的的炒作、引导话题,乃至刷单炒信、开展不正当商业竞争,抑或是助人泄私愤、报私仇,几乎为所欲为,被网友称为“网络黑社会”。

  网络水军雇佣者的目的复杂,有的为了针对某人某事发泄不满;有的以特定对象为敲诈勒索的精准目标,“不给钱就骂你”;有的则为了提高关注度或实现吸粉、流量变现等;有些商业主体是为了贬低竞争对手或抬高自身美誉度。不论哪种情形,从雇佣网络水军的那一刻起,后果都可能超出预料和控制。

  网络水军组织者熟谙各网络平台的规则,最大限度地钻空子、绕开反水军程序、骗过审核机制;相关技术迭代发展,网络水军的技术架构人员、黑产链条从业者及雇主等均已形成某种默契,隐秘而随手可及;组织网络水军活动成本低、上手快、灵活性和隐蔽性强,打击难度较大,这也给了网络水军喘息和壮大的机会。

  网络水军掀起一场网暴将无辜者卷入其中,可能就在须臾之间。网络水军组织的可怕、可恶之处在于,其缔结并掌握着一张由庞大水军组成的“能量网”,可以轻易实施针对某个人、某件事、某个话题舆论风向的人为操作,并挑动公众极端情绪,左右网络秩序乃至他人命运。

  网络水军横行,侵害个人的人格权和名誉权,损害公平的商业竞争环境,危害网络空间的公共秩序。就普通百姓而言,我们见过不少遭遇网络暴力而毫无招架能力的人,或工作生活一团糟,或难以抵挡汹汹谩骂而走上极端道路;在市场竞争中,网络水军不仅为“劣币驱逐良币”助纣为虐,更对公平竞争和诚实信用发起挑战;在社会层面,网络水军搅动舆论风云,扰乱社会秩序,侵蚀社会诚信的基石。

  我们不能容忍依附于虚拟空间的罪恶不断滋长,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近几年,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电子商务法以及有关司法解释等,都对打击网络水军、治理网络暴力等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公安机关连续开展“净网”专项行动,持续打击网络水军,今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更明确加强对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全过程、全链条的治理。目前,全国范围内正在开展为期6个月的依法打击整治网络水军专项工作。有关互联网平台也正在加快完善升级反水军程序、识别响应机制。

  从“广州血衣案”到“网课爆破”,充斥网络水军魅影的极端事件,推动着公众更清醒地认识网络水军的危害,也凝聚起多方合力构建和谐、清朗网络空间及秩序的力量。良法善治,民心所向,绝不能让网络水军为所欲为。这场事关普通百姓利益与社会安宁的博弈,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工人日报 吴迪)

【编辑:田博群】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施行近30年,为何仍有职工难以“双休”?

    施行近30年,为何仍有职工难以“双休”?

  • 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共办理网络暴力案件8600余起

    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共办理网络暴力案件8600余起

  • 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水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水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 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公安部公布10起打击整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