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3月15日电 题:气候解决方案大中华区决赛落幕 三支团队将赴联合国参加全球总决赛
中新财经记者 刘文文
“气候的一点点细微扰动就可能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1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气候变化和贫困、饥饿、卫生以及其他生态系统方面都息息相关。不同国家需要通过合作增加互信,共同解决可持续发展遇到的问题。
当日上午,第二届气候解决方案全球创新大赛(大中华区)决赛在清华大学举行,10支高校团队入围决赛。最终“农碳一体化建设小分队”“锂电池组”“饮酒思源”三支团队获得“优胜奖”,将赴联合国参加全球总决赛。
“我们开展了3轮评选和1轮专家指导培育,评选从方案创新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等等角度进行综合评价”,决赛特邀评委、保乐力加中国公共关系与传播副总裁王珏告诉记者,学生们的方案设想有面向消费者、以绿色消费推动低碳供应的酒精饮料碳足迹信息平台,也有资源化利用生物质能源的一体化装置,令人耳目一新,为今后更多本地项目的开展提供灵感和创意。
“一般锂电池回收工厂只回收贵金属类的正极,用石墨作为材料的负极直接运往焚烧厂焚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我们解决方案就是研究石墨的回收与利用问题。”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锂电池组”的严锐钊告诉记者,组内成员所在专业均和资源利用、环境科学相关,此次参赛项目已做了近八年时间,申请了十多项专利,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环境问题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往往直到非常严重的时候才会被大家重视,我们应该从平常就注重起来。否则亡羊补牢,为时晚矣。”“锂电池组”团队的刘仲一说。
“人们往往重视工业排碳而忽视农业排碳。”与“锂电池组”不同,同样获得优胜奖的“农碳一体化建设小分队”的5位学生,来自4个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是跨学科组合。来自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团队成员唐赫阳表示,他们的解决方案从生产用品到耕作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有机农业更新,帮助农民解决碳排放过高,污染大和传统农业获利低等问题。
据主办方介绍,气候解决方案全球创新大赛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发起,大中华区赛事由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围绕“双碳与可再生能源、自然资源保护、负责任的生产和消费”等相关议题,共收到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英国、加拿大5个国家或地区的69所高校的43支跨学科队伍的创新解决方案。
据了解,第一届大赛在中国、美国、德国、南非、巴西5个国家同时举行,其中中国区比赛共25支团队、114名学生报名参赛。
“去年中国学生团队非常有幸得到了全球大赛总决赛的第一名,在全世界展现了中国青年学生的能力。我相信今年能继续展现我们青年学生的创造力。”朱旭峰表示。希望学生们积极投身可持续发展以及气候变化解决的这项事业,为全球治理、气候变化以及国家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完)
【编辑:王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