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同根同源同心同行 两岸祭祖大典见证中华儿女血脉情深

字号+ 作者:品味大师 来源: 2023-04-04

郄汝娟 摄  孔子思想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  每年,两岸孔庙都会举行祭孔仪式,追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2006年9月28日,曲阜孔庙和台北孔庙、台南孔庙同步举行“同根一脉,两岸祭孔”祭孔大典,这是海峡两岸首次携手祭祀中华民族的文

  齐齐哈尔新闻网北京4月4日电 (记者 王诗尧)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清明将至,慎终追远、敬宗睦族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清明节祭拜祖先亦是两岸同胞共同的习俗。

  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有着割不断的血脉亲情,共同的民族和文化认同是与生俱来的基因。祭祖仪式是增进两岸同胞感情与共识的重要纽带,通过共同祭祀的文化传承,两岸同胞凝心聚力、同心同行。

同根同源同心同行 两岸祭祖大典见证中华儿女血脉情深 资料图:2014(甲午)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天水举行。同时台湾嘉义市大天宫也在当地举行伏羲祭祀活动。丁思 摄

  “龙的传人”或源自伏羲文化

  史书记载,伏羲之母为华胥氏,在雷泽踩巨人足印有感而孕,“历十二年而生伏羲”于成纪。成纪就是现在的天水市秦安县,这里留存有大量伏羲、女娲及其部族活动的遗迹和传说故事。

  早在2000多年前,渭水流域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1988年天水恢复公祭伏羲典礼,2014年,海峡两岸首次实现共祭伏羲。

  从后世石刻和绢画中可见,伏羲、女娲为人首蛇身形象,说明伏羲部族最初以蛇为图腾。随着迁徙和部族间交融,伏羲氏将渐次征服和结盟的各部落图腾部分融入蛇图腾之中,从而形成以蛇身为基础,附加牛耳马齿、鹿角虾须、鱼鳞蛇身、狮鼻虎爪的多图腾组合的龙图腾。

  龙图腾由生物性的蛇复合、混血成为虚拟生物的龙。千百年来,龙图腾崇拜和龙文化习俗世代传承,深入人心,中华儿女被称为“龙的传人”。

同根同源同心同行 两岸祭祖大典见证中华儿女血脉情深 资料图:2019年4月7日,台湾己亥年恭拜轩辕黄帝大典在台北市中山堂广场举行。路梅 摄

  “中华第一陵”——黄帝陵

  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不过确认过程却历经数千年积累。先是口头传说,后是古史描述,司马迁等史家均认同黄帝是中华民族始祖,是民族认同的表现。

  黄帝祭祀历史悠久。约5000年前黄帝去世,其臣左彻“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大约4000年前,舜、禹都曾祭祀黄帝。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率18万大军北巡朔方,还祭黄帝冢于桥山。黄帝祭祀成为国家级礼仪活动。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鄜坊节度使臧希让上奏:“坊州有轩辕黄帝陵阙,请置庙,四时享祭,列于祀典”,得到了代宗的批准,从此黄帝陵祭祀成为官方祭典。

  近代中国,黄帝意识进一步发展成为团结华夏儿女、振兴中华的强大精神力量。孙中山于1912年3月派遣代表团赴黄帝陵拜谒祭祖,亲笔题词“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1937年4月5日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先祖,开启了两党联合抗日、一致对外的新纪元。如今黄帝陵每年清明、重阳都会举行公祭和民祭活动,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积极参加,缅怀始祖恩德,共叙同胞情谊。

同根同源同心同行 两岸祭祖大典见证中华儿女血脉情深 资料图:2019年5月12日,第四届“问祖炎帝 寻根高平”海峡两岸同胞神农炎帝故里民间拜祖典礼在山西高平炎帝陵举行。中新社记者 张云 摄

  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 为民治病

  相传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创始者,与黄帝轩辕氏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两大始祖。株洲炎帝陵是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圣地。史料记载,炎帝陵西汉有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立庙陵前,肖像而祀”“三岁一举,率以为常”,形成定例。北宋150余年中祭祀50多次,元明两代祭祀活动不断,清代更为频繁,极一时之盛。历代王朝祭祀碑文多达53通。

  改革开放后,随着炎帝陵在两岸和华侨华人中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参加“炎帝陵祭典”,已成为中华儿女寻找民族认同、企盼祖国统一的重要举措之一。2006年炎帝陵祭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炎帝陵祭祖大典跻身“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2013年湖南炎陵县炎帝陵正式获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同根同源同心同行 两岸祭祖大典见证中华儿女血脉情深 资料图:2006年9月28日,海峡两岸同胞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首次共同祭奠至圣先师孔子,纪念孔子诞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周年。郄汝娟 摄

  孔子思想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

  每年,两岸孔庙都会举行祭孔仪式,追念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祭孔仪式也成为两岸同胞密切感情、增进共识的重要纽带。

  据记载,最早的祭孔仪式可追溯到孔子卒后次年,两千多年来从未间断。2006年9月28日,曲阜孔庙和台北孔庙、台南孔庙同步举行“同根一脉,两岸祭孔”祭孔大典,这是海峡两岸首次携手祭祀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

  曲阜春秋两祭孔子,而台湾地区的祭孔活动则定在孔子诞辰日(9月28日),这一天也是台湾的教师节,用来纪念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教师——孔夫子。

  孔子思想具有极大的普世性,忠恕之道、悦乐精神、有教无类等思想都体现出全人类共同价值。因此,孔子不止为两岸所推尊,也被全世界所推尊。

同根同源同心同行 两岸祭祖大典见证中华儿女血脉情深 资料图:2017年9月13日,“诗在民间”屈原故里楚辞吟诵会在湖北省秭归县屈原祠广场举行,来自北京、云南、重庆、湖北、河南以及台湾等地的百余名诗人、作家集聚一堂,缅怀“中华诗祖”屈原。中新社记者 刘康 摄

  “爱国精神”是屈原精神的核心

  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的诗魂、国魂、民族魂。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精神的实质是心忧家国、矢志不渝、情牵百姓、勇于探索、不畏邪恶。《离骚》和《九章》中大量诗句能令人感受到屈原对祖国的深切情感。

  台湾彰化市宝部里屈家村是全台湾唯一的屈家村落,而屈原故里湖北秭归县万古寺村则被称为“中华屈氏第一村”。2010年,秭归县经台湾明道大学牵线搭桥找到了屈家村,从此两岸屈氏后裔往来与交流日益频繁。

资料图:2017年9月23日,福建湄洲妈祖金身起驾赴台绕境巡安。张斌 摄

  “官不通民通,民不通以妈祖为先”

  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妈祖确有其人,是宋朝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因出生到满月都不啼哭,取名默,人称默娘。她扶危济困,深受百姓爱戴,28岁时因救助海难殉难,传说为羽化飞天。

  千百年来,妈祖随着信众走向世界。目前全世界4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3亿多妈祖信众、1万多座妈祖庙,妈祖文化已成为海峡两岸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民心相通、相互交融的精神纽带。

  妈祖祭典与黄帝陵祭典、祭孔大典并称为“中华三大祭典”,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1987年,台中大甲镇澜宫的妈祖信众绕道日本辗转前往湄洲祖庙进香,成为打破两岸相隔38年“坚冰”的举措之一,推动了台湾同胞前来大陆寻根信仰源头的进香浪潮,实现了“官不通民通,民不通以妈祖为先”。(完)

【编辑:岳川】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东西问·两岸同祭丨朱建军:炎帝神农文化何以凝系今人?

    东西问·两岸同祭丨朱建军:炎帝神农文化何以凝系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