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题:加快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民革中央2023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
新华社记者叶昊鸣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轨道交通产业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自主创新程度最高、国际竞争力最强、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的行业之一,是我国制造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典型代表。如何推动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升级?如何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近日,受中共中央委托,民革中央调研组围绕“加快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课题,在山东和湖南等地开展了2023年重点考察调研。
此次考察调研由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常务副主席何报翔带队。
调研组认为,此次选择山东和湖南作为实地调研省份,在于其轨道交通产业具备规模体量大、集群效应明显等优势,在研发设计、技术应用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民革中央希望通过调研,深入了解地方关于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思考化解之策,为扎实推进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大型器械林立,重装机械轰鸣。在济南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调研组成员参观考察多个隧道掘进设备。公司负责人介绍了济南重工盾构机生产制造和技术创新有关情况,调研组成员不时插话,询问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遇到的困难。
调研组了解到,济南重工多年来持续深耕重型机械设备制造领域,实现了搭载智能设备的盾构机下线应用,多项产品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在隧道掘进设备生产这一新赛道擦亮了“济南造”盾构机的品牌。
“这彰显了我国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调研组认为,加快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质量效益和产业协同,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再上新台阶。
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集聚了大量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资源。我国首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正坐落于此。
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是创新中心研发工作的重点。调研组了解到,高速磁浮不仅是现代高新技术在交通领域的集大成者,更是推动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心不仅成功攻克了核心技术难题,还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和装备成套技术。
“现在我国高铁的时速在350公里左右,从北京到上海需要4个多小时。如果高速磁浮能够应用于日常出行,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将缩短近一半。”中心负责人的一席话,引来了调研组成员的一致赞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的推进,我国轨道交通产业也成为培育和引领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依托,具备了加大“走出去”步伐的坚实基础。
中车四方所主要从事高铁和地铁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试验验证等。据负责人介绍,目前四方所已成功掌握轨道交通装备的制动系统、牵引传动系统和网络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成功运用于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所有型号高铁动车,并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国内外独有的跨系统、跨专业技术融合创新优势。
“中国轨道交通建设到哪里,国际影响力就传播到哪里。”调研组认为,轨道交通“走出去”,是助力国际合作的重要方式,未来要在构建新型跨境铁路融资模式、推动中国标准国际互认等方面,制定合适的应对策略,进一步推进我国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化发展。
在山东期间,调研组召开座谈会,山东省有关方面介绍了加快建设现代化轨道交通产业链体系、提升轨道交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深入实施轨道交通产业“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相关企业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围绕工作实际和研究领域介绍情况、提出建议。调研组表示,山东作为我国东部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枢纽,是全国首个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加快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在湖南期间,调研组调研考察了长沙、株洲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情况,并召开了座谈会。调研组认为,要深刻理解加快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顶层设计布局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断提升轨道交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持续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化发展。
据悉,民革中央近年来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展了一系列调研。今年在赴地方开展重点考察调研前已召开两场中山议政会,听取有关部委、央企、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并委托部分民革地方组织和民革党员专家开展补充调研。下一步,调研组将进行认真梳理,通过调研报告等形式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
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等有关部委和单位同志参加调研。
原标题:党外人士开局之年大调研丨加快推动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民革中央2023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 责任编辑:郑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