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 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参观者在“黄埔同学录查询室”翻阅黄埔军校学员资料。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 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官长饭厅吸引参观者。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 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学生宿舍吸引参观者。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 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校史展吸引参观者。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吸引参观者。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 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 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校史展吸引参观者。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 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的军械库吸引参观者。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 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校史展吸引参观者。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 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校史展吸引参观者。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 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校史展开展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 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藏品捐赠证书颁发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 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校史展展出的黄埔烈士抗战家书吸引参观者。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 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校史展吸引参观者。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6月16日,广州市黄埔区,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其中,全新策划布展的“国共合作的不朽丰碑——大革命中的黄埔军校(1924-1927)”校史展,通过300余张历史图片,以“历史实物 多媒体还原”的形式,呈现了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历史,展出170件套展品,除馆藏的82件套外,其余均为来自全国20个单位、黄埔后人及藏家的藏品。“黄埔同学录查询室”数据库正式上线,现已收录的黄埔军校学员资料超过17万人,支持以姓名、籍贯等各种方式模糊查询。图为《纪念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首发仪式。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编辑:李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