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文轩
在王家卫的作品序列中,《花样年华》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电影作品。25年后,这部经典之作以导演特别版的身份重映,增加了电影时长和未曝光的情节,经过4K高清修复,再次走进观众的视野,重温25年前那段克制又深沉的爱恋。
《花样年华》常看常新,它的艺术魅力在于导演以极简的故事情节构筑起复杂的情感关系,在有限的空间下表达无尽的爱意。“在电影中,空间是个相当重要的因素。”《花样年华》中设置的每一个物理空间都与人物心理和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影片中出现的空间虽少,但正是在这种克制的空间表达下,情感的生发才更加热烈,留给观众更多想象的空间。
狭窄的公寓楼道、幽暗潮湿的雨巷和红色光影交错的旅馆房间是影片极具表意性的物理空间。故事的开始,周慕云和苏丽珍相识于拥挤的公寓走廊,嘈杂的背景音和来来往往的人群交代了两人的居住条件,也将上世纪60年代真实的香港小资生活状况呈现出来。楼梯造型的引入则对应着周与苏两人情感的攀升与坠落。在楼梯场景出现前,导演用了几个镜头和简短的对话,将周与苏彼此伴侣出轨的情节交代清楚,得知此事的两人心情是极为复杂的,楼梯便成为情感抒发的场所,昏暗的灯光再配合主题音乐,人物从镜头前走过,从楼梯口下行,只留下落寞的背影,这也预示着前一段感情在走下坡路。
第二次出现楼梯场景是在雨天,两人一上一下迎面而来、相视一笑,在楼道擦肩而过,似乎对各自伴侣出轨的事已然心照不宣,雨扰乱了心绪,两人在房门口的对话,也多了分试探,这也是两人互生情愫的起点。西餐厅和出租车作为两人谈话的场景,两个空间的布置具有相似性。在西餐厅中,红色的座椅、灰色的墙壁和翠绿色的碟子,简单却又不单调,出租车中也选取了红色的椅子搭配灰暗的环境。选取这些色差大的颜色交织在一起,其实是人物内心的一种外化,红色象征两人的欲望,而灰色和绿色象征道德和世俗对二人的束缚,在每一次的交流中,两人的感情不断升温,但在外界的禁锢下,这段感情只能无疾而终。
2046号房间和红色长廊是片中最具视觉冲击力的存在,耀眼的红色窗帘摇曳飘动,配合昏暗的灯光底色,彰显了欲望与危险。在这一空间里,两人的爱情暂得片刻安宁,但伴随着周慕云的离开,2046房间也成为两人情感的埋葬地,让这段曾经汹涌的感情消失得无影无踪。
物理空间的局限性也造就了独特且克制的镜头语言。影片的构图、镜头运动就像这段感情,含蓄且浪漫。片中多用固定镜头和中景景别,在生活化中将这段情感自然流露,而框架式构图和主观视角体验的融入,让画面更具美感与动感。为中和固定镜头会带来的沉闷,导演多用框架对称等构图形式,将中国宋代“框景”山水画传统引入其中,再配合景深的使用,让画面更具透视感。比如苏丽珍被房东太太说要安分守己后,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向窗外,巧用窗户的造型,仿若一幅极具东方韵味的画卷,还有在酒店的红色长廊中,虚化的光影前景和清晰的人物背影相照应,让背影更显落寞,虚实相生的层次中,形成间离效果,也代表着若即若离的情感距离。
导演还多用遮盖式的黑场镜头,比如在开头,周慕云去妻子公司询问妻子去向这里用到了类似于“猫眼式”的圆形镜头,还有周和苏在房间内的约会,镜头只露出下半部分,给人一种仿佛低视角偷窥之感。符合两人这种不被世俗道德认可的情感态度,笼罩在被监视的心理压力中,随时都可能被发现。缓慢的镜头运动与剪辑策略,让隐匿的感情更加模糊与细腻。26次的擦肩而过经过慢镜头与定格处理,代表着两人情感在本我与超我中的不断碰撞与纠缠,犹如刚下过雨后的天气,潮湿且黏腻。
《花样年华》的空间叙事并不仅仅局限于个体的情感表达范畴,也是对上世纪60年代香港的记忆与书写。影片中公寓地处香港却时时处处充斥着老上海元素,女主角苏丽珍、房东太太和女佣王妈都是上海人,她们的衣食住行、娱乐活动、语音语调等都有着浓厚的上海味道,最为直观的就是苏丽珍的旗袍,还有精致的茶具、上海麻将和保温桶等都是十分典型的上海物件。居住空间十分贴合上海布局,色彩陈列也具有“海派审美”。这种别具一格的打造,则是出于对时代背景的呼应。
(作者为山东艺术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